漁民林海深和同伴在做燈光罩網捕魚船啟航前的準備。本報記者蘇曉杰攝
南海網12月3日消息:昨晚,46歲的臨高漁民林海深,帶領兩艘百噸燈光罩網捕魚船遠赴深海。“4天前,一網就罩住了兩噸多魚!”林海深笑呵呵地說。
林海深算了一筆賬,過去使用燈光圍網捕魚,一張網只能用一年,船上要雇傭13名工人,每晚只能完成兩至三次捕魚作業,費時、耗工,產量低、成本高?,F在,一張網可以使用5年,只需雇傭5名工人,每晚至少可進行20次捕魚作業,省時、省工、省網具,成本低、產量高。
林海深說,以前使用流刺網、燈圍網等方法捕魚,不僅擔心海豚干擾,而且受海流、風力等因素限制。而燈光罩網捕魚機動性強、靈活,撒網收網操作簡單。以前,到西沙漁場捕魚,受續航能力的限制,一個月要往返兩三次。由于冷藏保鮮設備落后,往返不及時會虧大本,每往返一次要消耗五六萬元的油料、人工費等。漁船改造后,產量及效益比傳統捕魚增加50%以上。改造總共才花了100多萬元,很劃算。
3年前,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為了適應新漁場的開發,尤其是南沙、中沙、西沙漁場的開發,從浙江、福建引進燈光罩網捕魚技術,在全縣漁業生產中示范推廣。本月最新統計顯示,全縣共有4153百噸位燈光圍網、流刺網等捕魚船,其中已有201艘改造成了燈光罩網捕魚作業船。傳統作業的百噸位漁船,續航能力只有10天,不能滿足開發南沙、中沙、西沙漁場的需要。新型的燈光罩網漁船續航能力可達20天,改善了冷藏、冷凍設備,完全可以滿足開發遠洋深海捕魚作業。
據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卓爾介紹,新型燈光罩網漁船的改造,增強了漁民深海捕撈作業的信心。明年,全縣計劃改造250噸位至500噸位的鋼制的燈光罩網船,續航能力在60天以上,目的是開發更遠的新漁場。雖然臨高縣燈光罩網漁船的改造走在了全省前面,但由于漁船改造受資金限制,漁民們希望在貸款上能得到有關方面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