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劇情翻轉是否會出現?
Alix Partners咨詢公司在對航運業的年度調查中指出:“2014年,航運公司的主要財務指標幾乎都下降了,財務危機依舊存在。航運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需嚴重失衡。所有跡象表明,這一問題在2016年會繼續存在,而且還將延續下去。
最近有預測稱,2016年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將增長4.6%,2017年將再增長4.7%.然而從去年開始,需求增長率只有預測數值的一半,所以主要航線的運價同比下降幅度高達21%~41%.”
航運巨頭馬士基航運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平均運價比上年同期下跌約25.5%,平均每40英尺集裝箱運價跌到1,857美元,創下了新低。
馬士基認為,這樣的運價水平反映出,由于需求疲軟和運力供給的強勁增長,航運公司之間的價格戰越來越激烈。據估計,全球集裝箱航運業的運輸需求增長大約為1%,而同期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的增長幅度卻超過7%.
Alix Partners咨詢公司指出:“從2007-2009年的經濟大蕭條開始,航運公司都在努力尋求解決這一系統性問題的方法。大多數公司選擇優化自身業務活動,比如降低航速、封存船舶、削減組織管理成本、實行信息技術現代化等。盡管這些創新舉措給航運公司帶來了一些利潤,但是航運公司可能還是會尋求合作伙伴結成體量龐大的聯盟。”
Alix Partners咨詢公司的總經理福斯特·范萊指出,更多的航運公司的合并可能會減少對于價格競爭的需要。
畢馬威(KPMG)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航運公司“都很關注大型船舶的經濟效益,這些大型船舶的運行不僅可以降低管理費用,還為無大船的航運公司承攬世界最大的主要貿易航線上的運輸業務提供了可能性。”
6月26日,擴建后的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以后通過這條水道的集裝箱船舶最大規模將增加為過去的三倍。
畢馬威的報告指出,許多航運公司都想建大型船舶,但是苦于缺乏資金,因為銀行作為航運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在經濟危機之后紛紛減少了對于航運資產的投資。由于資金匱乏,一些航運公司可能會選擇通過合并來增加資金來源。
不過,今年五月初,馬士基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安仕年在接受彭博新聞社的一次采訪中表示,負利率水平拖延了航運公司迫切需要的合并活動,因為銀行和投資人很容易拯救虛弱的航運公司,讓他們茍延殘喘。
Alix Partners的范萊認為,盡管進入了全球并購浪潮,但是航運公司不太可能重獲定價權。航運公司的合理定價,“在我看來,短期內不會太好。雖然航運公司十分樂于并購,但是我認為他們在短期內還不可能強大到足以馬上結束運價下跌的勢頭而重振運價。”
2009至2011年航運公司業績過山車般的劇情大翻轉的教訓值得記取。在經歷了2009年的低谷之后,航運公司大幅度削減了船舶數量。零售商和其他進口商都在節假日減少存貨。在緊要關頭,大家都在補貨,減少了在役運力的航運公司終于能夠主導整個行業并獲得超額利潤,從而造就了整個集裝箱航運業所有主要承運商在2010年全部扭虧為盈。其中有些航運公司甚至獲得了巨額利潤。然而,到了2011年,劇情立刻翻轉,重新陷入了全行業虧損。歷史真的會重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