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向陽紅01”船 我國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配備了哪些神器?
8月29日,“向陽紅01”船緩緩駛離位于青島的國家深?;毓芾碇行拇a頭,一路向南,在南海北部海域進行第二次海試,為10月初的東印度洋南部水體環境綜合調查秋季航次做全面準備,這將是“向陽紅01”船建成后的“首秀”。該船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新一代全球無限航區現代化海洋綜合考察船,配備了先進的船載調查設備和船舶系統,不失為我國海洋科學考察的深海重器。
即可高分辨,又能深海撈
“先進的科考設備在海洋科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調查保障處處長高學民說,“‘向陽紅01’船裝備了64臺套設備,調查范圍涵蓋海洋生物、海洋地球物理等多門學科。”據介紹,這些設備投入使用后,將揭示全球大洋環境和海氣相互作用對我國乃至全球氣候變異的調控作用、闡明大洋生態系統的演化機制、查明大洋碳循環與熱帶驅動機理及其與我國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聯系、探索深海海洋的自然規律和本質、自主開展海底熱泉、冷泉系統與地球深部過程研究、解釋深海極端環境與生命過程的關系、發展地球系統科學理論及大洋海底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研究等,助力我國對深遠海的探索。
多道地震采集系統就是“向陽紅01”船上的“明星裝備”之一。據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鄭彥鵬介紹,該系統通過大容量氣槍產生的人工震源,給海底做“CT”,“掃描”出海底中深部的高分辨率地層結構,清楚地將海底地形的結構以剖面形式展現出來,為研究海底地質構造演化和古海洋古氣候變遷提供更為豐富的基礎數據。
“多道地震探測系統并不是一個新事物,目前多用在海底資源勘探。但海洋石油勘探部門使用的是12.5米道間距的系統,分辨率低,這對于我們海洋地質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鄭彥鵬告訴記者,船上裝備的這套系統采用了6.25米的道間距,在對海底進行“掃描”時,分辨率是國內最高的,是目前探明海底構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除了高技術的探測手段,取樣在海洋地質勘探中也不可或缺。“向陽紅01”船上配備了多套海洋底質取樣系統,“橫躺”于后甲板側舷的30米重力活塞取樣裝置是目前國內先進的取樣設備之一,可用于6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積物取樣。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劉焱光介紹,該設備通過聲學信號觸發后貫入海底,利用取樣管內活塞的密封和抽吸作用,最長可取得30米的沉積物巖芯。這些無擾動的沉積物巖芯為科研工作者還原地質歷史時期海底環境的變化過程提供了樣品。
既能“橫”著走,又能“定”得住
船長張志平已經是有多年科考船“駕齡”的老船長了,“先進”是他形容“向陽紅01”船用的最多的詞。
360度轉圈的水上“精兵”。對船長而言,以往操控科考船靠港、離港都十分緊張,尤其是遇到狹窄的港口,惡劣的海況,更是如此,就像是將車停入一個狹窄的車位,需要不斷地調整方向。但“向陽紅01”船告別了“拖輪”時代,直接“橫著”就能離開港口。張志平向記者介紹,這種“平移”的能力,是因為船艏和船艉都裝了側推裝置和360度全旋回、全電力的推進器,通過操控側推裝置的螺旋槳,就能夠隨時調整船的方向,在海上靈活移動。
“穩定”的科考支撐。很多海洋科考作業都會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選取特定站位下放設備,獲取海洋基礎數據。海底是未知的,失之毫厘,可能就差之千里。為保證科考數據的準確,將船“定”住就十分重要。“向陽紅01”船配有先進的動力定位系統,它可以驅動船舶推進器抵消海上風、浪、流等作用于船上的環境外力,從而使船舶保持在作業站位。
“這套動力定位系統可以保證船舶在5級風、2節流以下,誤差在2米以內。”張志平說,“根據第一次海試的結果,該系統性能良好。”
遠海海況復雜,涌浪會使船左右搖晃。除了“固定”船,“向陽紅01”船還做了許多小的改進,將設備加固。據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魏澤勛介紹,以前下放CTD(溫鹽深儀)需要幾個人緊拉止蕩繩才能勉強降低CTD的晃動幅度,緩慢下水?,F在的“向陽紅01”船裝備了CTD行車吊和絞車,在進行CTD作業時,將設備吊裝在行車吊上,固定下放,降低了操作難度,也保證了數據的準確。
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渭齡說:“我們將每艘船都當作珍品一樣用心建造。這些小細節的變動或許不會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但卻能夠支撐海洋調查向更精細化方向進步。”
首航在即,劍指東印度洋
“向陽紅01”船的建成,讓海洋一所上下十分激動。“現場調查、觀測和實驗是海洋學研究的最基本手段之一。”魏澤勛說,“海洋調查船則是實現海洋實地調查觀測、實驗最重要的平臺。”
據介紹,海洋一所以前沒有自己的科考船,只能租用或者搭載別家的船舶,科考設備或安裝位置也只能根據船的性能來確定,很難確保最優位置,獲取的數據精確度就會打折扣。
“現在有了自己的科考船,從設計開始,周密考慮,多方溝通交流,將幾十套科考設備‘排兵布陣’,讓它們在船上各顯神通,力爭最大化服務海洋科學調查。”魏澤勛說。
10月初,“向陽紅01”船將從深?;卮a頭起航,執行東印度洋南部水體環境綜合調查秋季航次的科學考察任務,在東印度洋南部通過大面觀測、走航觀測、錨系定點觀測和漂流浮標觀測等方式,進行物理海洋、常規海洋氣象、氦氣邊界層、高空氣象、海洋化學與水體生物、海洋光學與微波遙感現場參數等調查。
據航次首席科學家劉琳介紹,這次首航預計持續65~70天,重點關注印度洋脊峰環流、海氣交換對東亞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大氣波導變化特征。
待等海試歸來,“向陽紅01”船不日將搭載著海洋人的夢想,向深藍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