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延繩釣漁具介紹
帶魚延繩釣 - 漁具介紹 網名 帶魚延繩釣 網具屬性 漂流延繩式真餌單鉤釣具 適用海區 福建浙江 漁期 8月至翌年3月為主 作業漁場 舟山、浙南至閩中沿海漁場, 作業水深 40--80米 捕撈對象 主捕帶魚兼捕鰻魚 鯊魚 帶魚延繩釣 - 漁具裝配 干線:每條干線由6段連接而成,每段干線的中間部分為錦綸單絲,直徑1.0--1.01毫米,長71米,兩端部分各為乙綸42特10×3捻線,長2.5米,每段干線長76米,每筐干線總長456米。 支線:上段為錦綸單絲,直徑0.8--0.9毫米,長1.65米;下段用26--28號不銹鋼,直徑0.3毫米,長30厘米,系結釣鉤,每條支線合計長1.95米,每筐126條。釣鉤:18號鋼絲直徑1.24毫米制成長形鉤無倒刺每100個重50克每條支線系結1個。浮筒:竹筒去皮后外徑約11厘米,長34厘米靜浮力約2.5千克力,每筐用2個。浮標:竹筒基部直徑2厘米,長1.3--1.4厘米上端扎方形棕片或塑料布旗。沉石:花崗石矩形錐臺狀上邊長4厘米,下邊長7.5厘米高10厘米重1公斤干線與支線裝配:在每一個干線與支線連接點上,首先用直徑0.2毫米的錦綸單絲在干線上作連環套結為防滑段,長度約3厘米?支線用死結結在防滑段上,每段干線共裝21條支線,支線間距3.3米,每筐釣具的干線兩端各留出5米。支線裝配:上段末端先結扎兩個單死結,兩結相距約5--10毫米, 然后將下段預先絞制好的眼環套入兩結節中間絞緊,以便于裝脫釣鉤。將下段的接鉤端穿入鉤軸眼后折返絞緊,線頭藏入線圈里面,以防作業時刺手。浮筒繩與沉石繩裝配: 浮筒繩與沉石繩之間,通過轉環連接, 轉環為直徑2毫米的銅絲制成不對稱"8"字形環,長11毫米,寬7.5毫米。 漁船 母船主要為"釣曹",以背帶舢板的數量分為"排六""排八"等,排六:水線長21.2米,型寬5.46米,型深1.68米,載重60噸主機120馬力航速8節左右。排八: 水線長22米型寬5.7米,型深1.7米,載重68噸,主機150馬力航速8節左右。 漁法:由母船根據海況、水色確定作業漁場,依次放下舢板,舢板根據風、流,可采用順風偏流、順風橫流或橫風橫流放釣。舢板用測深錘測深,決定沉石繩放出長度,即釣具敷設水層深度,然后先放出第一支浮標和沉石,順序投放干線,釣具干線松出時應處于緊張狀態。放完一筐釣具應將線端與下一筐釣具連接, 并結附浮標,再放下一筐釣具,直至放完為止,最后結附末端浮標,釣具放出后要注意不使其壓入船底,以免互相糾纏。放完鉤后,舢板返回至第一支浮標處捋線,收取漁獲物,并補裝餌料,再投入海中,邊起邊放,循環作業,一天約8--10次。作業中母船巡航在各舢板之間, 通報漁情,指導生產,保護子船。釣具調整:秋,冬汛帶魚多棲息海底,釣鉤必須接近海底,作業中要經常測深,調整浮筒繩長度,風大流急時應放長一些; 起鉤中如發現有釣餌沾泥,浮筒繩應縮短一些。掌握中心漁場:冬季冷空氣南下時,由北而來的帶魚洄游迅速,冬季帶魚密集棲息的最佳水溫一般在17--19度,但進入70年代以來,有逐步偏高的趨勢。近年旺汛的水溫均在18--20度,海水顏色一般以白濁色為佳。帶魚在平坦海底受流沖擊, 停留時間不長;底形呈丘陵狀通常帶魚群密集停留 結束語:帶魚延繩釣結構簡單合理,調整方便,對漁場的適應性強,特別適于釣捕分散的帶魚;漁獲物均為成魚,魚體大小均勻,質量好,經濟效益高,是一種先進的作業,特別是當前某些主要經濟魚類資源嚴重衰退,大圍繒及底拖網作業面臨困境的情況下恢復帶魚延繩釣是合理利用資源淡汛生產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