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我國金槍魚圍網漁業裝備發展的思考
1概述 我國是個漁業大國,擁有的各類漁船數量總和居世界首位。但是,這些漁船大部分都是近海、沿海和內河 作業的小漁船,而在遠洋漁業上也僅限于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合捕其近海的海洋資源,真正意義上的大洋捕撈我 們還是相當的落后,而不受200nmile專屬經濟區限制,資源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頭足類軟體種群、金槍魚等 中上層高度徊游性魚類的利用更是微乎其微。我國的海洋開發產值還不足世界海洋產值的2%,僅占國內 GDP的2.5%,而世界平均水平為5%,海洋強國為10%,這與我國的海洋大國地位極不相稱。限于我國所具 有的自然條件,我國步人海洋的方向較為單一,特別是在全球海洋戰略態勢中,與美國、俄羅斯等瀕臨三個大洋 的海洋大國和科技強國根本無法相提并論?;谖覈h洋漁業發展的嚴峻形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 規劃綱要》以及《遠洋漁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提高船舶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并明確提出了重點研究和開發 “大型遠洋漁業船舶”的要求。 開發利用海洋是解決當今人類所面臨的人口增長、環境惡化、資源短缺三大問題的重要出路之一,人類社 會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海洋水產品是優質的食物蛋白源,與肉蛋類食物存在替換性,且在蛋白、脂 肪含量、營養結構等方面具有其獨特的優點。增加國民水產品的食用量,不僅有利于緩解陸地資源的不足,而 且更有利于豐富、改善膳食結構,提高營養水平和國民的健康素質。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世界遠洋 漁業總產量一半左右為大洋性金槍魚,其資源十分豐富。在所有遠洋金槍魚捕撈量中,日本、中國、韓國、美國、 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位居前列,但我國所占份額極少,與一個人口大國和漁業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鑒于金槍 魚漁業屬于優質高產、高效產業,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現實,現在國際漁業界和傳統的漁業資源國對漁業保護 的意識日盛,在各大洋已經逐漸建立各種金槍魚保護組織,而且,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金槍魚資源已實施 限船配額管理。金槍魚圍網漁業是現代金槍魚漁業中捕撈效率最高的捕撈方法,圍網漁業產量占整個金槍魚 漁業總產量的60%~70%,由于經濟效益好,所以發達的遠洋漁業國家都把人、財、物集中于開發大洋性金槍 魚圍網船上。開發我國自己的大型金槍魚圍網漁船,可以保障未來舊船的替換,保證漁船配額的存在.同時, 通過我國與有關國際組織、海洋國家的協調努力,還可以爭取新的漁船建造配額,進而增加我國遠洋漁業資源 的份額。 2.我國遠洋金槍魚圍網漁船的現狀 在大洋性漁業總產量中金槍魚占有絕對優勢,船長在60m以上的大型圍網船更具有相當優勢。截至目 前,世界大型金槍魚圍網船數量約400艘,我國僅有15艘進口二手船,而且還有3艘不是掛中國旗的。國內大 型圍網金槍魚的設計與建造尚屬空白。這種現狀清楚地表明,我們的遠洋漁業機制必須調整,自主開發設計并 研制金槍魚圍網船是必經之路。 近年來,國家對于商船的關注大大超出了對漁船的關注。遠洋漁業不同于別的行業,也不同于商船的建 造。遠洋漁船不僅給造船業和配套業帶來直接效益,而且還能產生持續性效益(遠洋捕撈)。遠洋漁業可以說 是一個有百利無一害的行業,它不像其他行業在取得眼前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諸如污染等方面的后果。 作為這一行業發展最為重要的遠洋漁船的發展,卻成了遠洋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制約了我國在世界漁業配額 的分配。 在我國漁船及配套設備的整體發展上,都缺乏高水平的設計研究單位,重要船用設備的研發跟不上漁船的 發展步伐。漁船的設計和制造單位自身水平與商船的設計和制造單位不同,商船設計和制造單位一般比較規 范,技術力量雄厚,而漁業船舶設計和制造單位的規模相對較小,技術力量相對薄弱,質量保證體系不夠完善。 在金槍魚圍網漁船的配套裝備的設計和生產基本上還未起步的階段,目前僅有的進口二手船的維修和替代設 備也都是采用國外進口設備。因此,金槍魚圍網漁船的整體設計發展的落后大大限制了我國遠洋漁業尤其是 高附加值的金槍魚漁業的發展,使得我國金槍魚配額不能與我國海洋大國地位相稱,配套裝備的整體缺失又大 大阻礙了我國金槍魚圍網漁船的發展。 我國不僅在金槍魚圍網漁船設計和建造方面是個空白,而且,為金槍魚圍網漁船主要配套裝備都要依賴 進口。 3.國外遠洋金槍魚圍網漁船發展現狀 世界金槍魚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三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以生鮮和罐頭金槍魚消費為主;歐盟以堆頭金 槍魚消費為主,其峨頭金槍魚消費占世界雄頭金槍魚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美國也是雄頭金槍魚消費的主要市 場之一,而金槍魚雄頭是圍網捕撈的金槍魚的最終產品。 世界金槍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就三大洋金槍魚的產量而言,太平洋最高,約占世界金槍 魚的總產量“%;其次為印度洋約占22%;大西洋的產量約占13%。前面已提到過圍網漁業產量占整個金槍 魚漁業總產量的60%~70%。 國際上大型金槍魚圍網船隊頗具規模的國家是美國、以西班牙為代表的歐盟國家、日本、韓國和中國等,這 些國家都具有自主開發建造和配套的能力,占據了世界上金槍魚圍網捕撈量的大部分。以中西太平洋海域為 例:目前,中西太平洋海域作業的大型金槍魚圍網船有200艘之多,主要為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以及菲律賓等 國家所屬。日本現擁有36艘大型金槍魚圍網船,美國船只為39艘,韓國26艘,中國42艘,四個國家總船數維 持在140艘左右,占總數的70%。 我們再以2001年的統計數據看看臺灣地區大型金槍魚圍網漁業的狀況。臺灣自1982年底開始引進大型 金槍魚圍網,現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如今就其船隊的規模之大,船舶的大型化和現代化之程度,單船年產 量之高,均可稱得上是世界較強的船隊之一。臺灣地區在南太平洋島國區域性漁業組織“南太平洋論壇漁業 局”(southPaeifi。ForumFisheriesAgeney簡稱FFA)登記為:總船數為58艘,其中16艘為大型冷藏運輸船, 42艘為大型金槍魚圍網船,如加上臺灣擁有而懸掛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努瓦阿圖等國籍船旗的大型金槍魚 圍網船,臺灣地區在該海域漁場投人的大型金槍魚圍網總作業船數已超過50艘。進人20世紀,船只不斷向大 型化發展,最大船只的總噸位已達2000總噸,據了解,臺灣已計劃建造總噸位3000噸級的超大型金槍魚圍網 船,意在進一步向東太平洋拓展,擴大作業海域的范圍。至2001年,臺灣金槍魚圍網已成為臺灣遠洋漁業的主 要作業方式之一,年產量達29萬噸多,占臺灣遠洋漁業總產量的23%之多。 4.發展我國的遠洋金槍魚圍網船 4.1走自主創新的路 我國是個海洋大國,我們的遠洋漁業發展勢必對其他遠洋漁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產生巨大的沖擊波。由此, 在遠洋金槍魚圍網船的發展上他們必會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所以,我們必須依靠自己,利用我們產、學、研的 優勢研發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大型遠洋金槍魚圍網漁船,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國遠洋金槍魚圍網捕撈業的可持 續發展。 4.2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 我國的遠洋漁業船舶落后于世界上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而我們的漁船配套裝備制造業更是發展滯后,就我 國目前的遠洋漁船配套需要都遠遠不能滿足,很多設備仍需要依賴進口。大型遠洋金槍魚圍網船涉及的配套 設備其系統技術復雜、行業面廣,尤其是圍網捕撈裝備、制冷系統和通導助漁設備等,短時間內完全依靠國內企 業開發研制出滿足裝船要求的配套設備來,是不現實的。我們必須要有個中長期計劃,在引進國外配套設備的 基礎上,消化、吸收、借鑒其先進技術,研究和開發出我們自己的金槍魚圍網船配套設備,實現大型金槍魚圍網 船國產化,從減少對進口設備的依賴到逐步使國產設備走向國際市場。 4.3國家政策上的支持是金槍魚圈網業發展的關健 大型遠洋金槍魚圍網船及其主要配套的設計和研制在國內尚屬空白。以我國現在的科技水平和雄厚的工 業基礎,已經完全具備了遠洋金槍魚圍網裝備的制造能力。 5.結束語 發展我國的遠洋金槍魚圍網漁業的深遠意義已是不言而喻。但如何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能投入到 國際遠洋金槍魚漁業競爭去的金槍魚圍網漁船來,卻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事情。高額的投資,配額的爭取和研 發、制造及使用單位的協調等間題都必須由政府的特殊政策和扶持來解決。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自主、對外開 放這三股力量,實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的產學研的緊密結合,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依靠創新、依托項目, 形成大型金槍魚圍網裝備的產業鏈,以此帶動我國遠洋漁業裝備的高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