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槍魚圍網捕撈技術
金槍魚類是價值高的大洋性高度洞游魚類,除流網作業被禁止外,有圍網、延繩釣、竿釣、手釣及曳繩釣等捕撈方法。圍網作業是金槍魚漁業中效率最高的捕撈方法,一些主要漁業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其金槍魚圍網漁業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的。圍網漁業的優勢是效率高、效益明顯,是捕撈上層集群性的鯉魚(Katsuwonuspelamis)和黃鰭金槍魚(Thunnasalbacares)最成功的漁法。根據金槍魚集群魚群的小同,分為自山游泳魚群(簡稱自山群)和人造流木等的集魚魚群(簡稱流木群)兩種,因流木群集群需要相當長時間,一般每天清晨前后只能作業1次,而自由群則不受限制,但魚群偵察要求高。雖然大部分金槍魚類都有集群洞游的習性,但是集群的大小范圍,是否符合圍網捕撈作業的要求,并小是非常普遍和容易,有時雖有較小群體出現,也小能作為金槍魚圍網的捕撈對象。本文通過對金槍魚圍網捕撈技術進行分析,為我國相關人員掌握和提高金槍魚圍網捕撈技術提供參考。 1、金槍魚圍網魚群偵察技術 魚群偵察方式通常分兩大類:類是漁場資源調查和預報,屬遠景偵察;另類是生產現場探索,屬作業偵察。前者是在漁汛前期的大范圍偵察,著重于漁場水文要索。餌料一組成和分布,以及捕撈對象的生物學特性的調查,結介有關歷史資料一,分析漁場海況、捕撈對象群體組成等。后者是作業過程尋找捕撈魚群的小范圍偵察。兩者有內在聯系,小叫分隔。目前金槍魚圍網生產中常用的魚群偵察方式有:目視偵察、儀器偵察和生物學偵察、飛機偵察等。 1.1目視偵察 目前金槍魚圍網作業,主要是捕撈起水魚群。起水魚即魚類因生理條件和水域環境等原因,浮于水表而或水下數米水域,人眼能直接觀察到魚群。有經驗的瞭望員,能根據魚群在水表而游動和形成的形狀、大小以及顏色等特征,判斷魚群的種類、數量和動向。 1.1.1根據魚群標志判斷 魚群在水而游動激起片片波紋,或在水下數米處游動,旱現出與海而小同顏色,群體越大顏色越濃。常見的現象有如下幾種: a)“自沸”:魚群在表層捕食餌料時,水滾動像開水沸騰的形狀,能根據“自沸”而積的大小,確定魚群多少。 b)“水波”:指魚群在水而下游動形成水而的振動波,它具有與周圍海而小同的波形,海水色澤也有異?,F象,例如,在大片波浪中或在較平靜的海面上,有小塊小波或出現小的浪花,或者在大片灰藍色水面中出現小片另種色彩如紫黑色、黃褐色、紫紅色等。這些異常波形和異常的色澤,便是魚群在靠近海而活動的征兆。 C)“?;?rdquo;:指在夜間觀察海而有沒有發現熒光之外,海洋中有能發光的浮游生物,魚群在夜間游動時,能發光的夜光蟲等受到沖擊后發光,形成“海火”現象,根據“海火”的而積大小,魚群的多少。 1.1.2根據非魚群標志判斷 根據與魚群有關的海鳥等生物的活動現句,間接判斷魚群動向,常見的現象如下: a)海鳥活動:指海鳥在海而活動情況,海鳥常接近海而捕食小型魚類。當小型魚類集中出現的海面,們們是金槍魚和鯉魚群追逐索餌之處,因此,如見到海而有大群海鳥活動之處,即是金槍魚魚群的活動之處。海鳥活動現象的觀察,不僅是目視偵察的重要目標,而且是儀器偵察的重要目標。 b)魚躍現象:指海而否出現魚類跳躍,在天氣變化、氣壓降低時,魚類會躍出海而,有時金槍魚魚群在水下活動追逐小型魚類進食,也會引起魚躍現象。因此,如發現魚躍現象,應進步細心觀察,或用探魚儀結合觀察和判斷。 c)他船動態:指同漁場生產漁船的活動狀態,觀察這些漁船的作業狀態和效果,借以推斷魚群動向。 1.2儀器偵察 主要是指應用水平聲納或垂直探魚儀偵察魚群,根據探魚儀所記錄的魚群映像,估算魚群的大小,鑒別魚群的種類,判斷魚群活動的狀態。除探魚儀外,應用海鳥雷達,通過偵察海鳥的活動來尋找漁場,也是儀器偵察的重要內容之,因此,口前金槍魚圍網漁船,均安裝海鳥雷達1~2臺。 1.3生物學偵察 生物學偵察與口視偵察和儀器偵察小同,是在捕到魚群后進行生物學測定,主要通過捕撈品種、魚獲組成、胃飽滿度和性腺成熟度等分析,判斷中心漁場和魚群移動方向,是種較成功的經驗性方法,但對使用者要求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 1.4飛機偵察 應用飛機偵察魚群的優點是探索范圍大、探索時間快。一種是捕撈漁船直接由本船的直升飛機配合偵察,但這種金槍魚圍網漁船小太多;另種是基地式,由基地派出飛機在一定范圍的漁場中偵察,將偵察的結果通報有關漁船。 2放網操作技術 2.1放網前的準備 網船在放網前必須做好放網的切準備工作,將網具放置在網臺上,依次將網翼端、中部和取魚部盤置好。下綱置于左舷,上綱置于右舷,網衣直放于兩者之間,底環依次置于左舷臺階或穿于專用鐵桿上,括綱端穿過底環,括綱引綱固定在帶網頭的大工作艇上,網頭繩端部亦以彈鉤固定在大工作艇上,另端連接后網頭并鎖入網船右舷彈鉤;跑綱連入跑綱絞機,大工作艇置于船尾網具上方,形成待命放網狀態。放網前的關鍵技術為網船船首方向的選擇和放網超前距離的選擇。 2.1.1網船船首方向的選擇 它是指網船放網完畢后網船船首方向與流向或風方的夾角。美式金槍魚圍網作業般采用逆時針方向放網,為了借助風流的作用力使網具允分展開,避免網衣被風流推向作業舷(左舷)而影響操作。一般在風大(風力大于4級或以上)和流緩時,應以風為主,網放畢后船要位于網的下風,并使左舷受風;通常風從船的左前方來,應與船首成500~800交角為宜。當風小(3級以下)和流急(2節以上)時,主要考慮流對網具的影響,網放畢后網船應位于網的上流位置,并使右舷受流。 2.1.2放網超前距離的選擇 指開始放網時網船與魚群的距離。保持該距離是為了避免驚嚇魚群,放網超前距離的選擇,與魚群范圍大小、魚群游動速度、網具長度等有關。圍捕金槍魚類時,因魚群行動迅速,如網具長度足夠時,超前距離叫大些,般為50~80m。 2.2放網操作 系指前網頭下水到靠攏帶網工作艇的操作。船長下令放網前,首先將帶網工作艇放下水,待下令放網后,將網頭部也拖入水中,網船全速包圍魚群并放出網具,帶網工作艇向相反方向行駛,其他工作艇包圍和阻攔魚群,協助網船放網。網船放網并逐步放松括綱,待離帶網工作艇約150m時,網船慢速或停車前進,并放出定長度的跑綱。網船靠攏帶網工作艇的左舷接回網頭繩和括綱引綱,完成放網任務。網船放網和松放括綱速度的控制,是放網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放網速度快,魚群逃逸的叫能性減少。但高速度放網容易發生事故,同時噪聲對魚群有驚嚇作用,因此,在小影響捕撈效果的前提下,叫適當降低放網速度。括綱松放的速度,靠括綱絞機的剎車器控制,括綱松放速度對網具沉降性能有定影響。括綱松放慢,括綱張力大,網具下綱因受括綱的牽制小易下沉,所以從沉降速度考慮,叫使括綱在小受制動力的情況下松出。但無約束的松放,將減少括綱對網具底部的收縮作用,小能保證下綱在外,括綱在內,容易引起網衣與括綱的糾纏,因此,括綱的松放速度要適中。般放網初期括綱宜松弛,以使網具迅速下沉。待網具長度放出約40%時,括綱松放叫稍緊,使括綱在網衣的內圈,以防止網衣糾纏括綱;當投放網具接近完畢時,括綱應放松控制,以便網船順利地接近帶網頭的大工作艇。 2.3起網操作 起網操作包括絞收括綱、絞收網衣、撈取漁獲物。網船靠攏帶網頭的大工作艇后,接回括綱引綱和網頭繩。括綱引綱通過滑輪接入括綱絞機后,兩括綱絞機同時啟動絞收。與此同時,網頭絞機絞收網頭繩,將前網頭絞進船首甲板并固定于系纜柱上;利用跑綱絞機絞收跑綱,將后網頭的上綱絞至船尾,并固定于船尾系纜柱上。當全部底環吊至桅桿并固定時,此時網底被封閉。絞收網衣時,將網翼端的網頭穿過動力滑車,邊絞邊解開底環。穿過動力滑車的網具,按原順序直放,并將底環與另套底環逐個連接,準備下次放網。然后用二角網或無柄抄網撈取漁獲物。 3討論 3.1金槍魚圍網漁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至今已形成15艘的生產規模,已成為我國遠洋漁業中經濟效益較好的捕撈方式之。但山于漁船和漁具均依賴進日,生產成本較高,小利于我國金槍魚圍網漁業的叫持續發展,企業應積極通過與我國科研和教學部門的介作,解決金槍魚圍網漁具材料一性能的分析和材料一的國產化研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竟爭力。 3.2金槍魚圍網漁業的特點是網次產量大,生產效率高,但同時其空網率也較高,特別是捕撈浮水魚群時尤為突出,關鍵是關鍵缺乏對捕撈對象對圍網漁具的行為反應研究,無法止確選擇漁具的最佳作業時機和狀態,今后應組織力量加強對捕撈對象行為特性和逃逸規律的分析研究,通過開展小同金槍魚圍網漁具材料一、漁具結構的沉降性能的適漁性能研究,提高作業過程中的圍捕成功率,促進我國金槍魚圍網漁業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 3.3金槍魚圍網生產中,僅依棄自船探索,行動范圍有局限性,大量的時間將花費在尋找魚群上。隨著我國金槍魚圍網漁業船組的增加,應通過對歷史生產資料一的積累和分析處理,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開展漁場環境信息和魚情預報的研究,提高漁場尋找的準確性。 |